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聽說2013年12月17日,矯情的人

或許在他人眼中我很矯情。
對於九月政爭,持論是一位獨立檢察總長怎能未依程序監聽,且不顧未簽結之偵辦案件而向總統報告「邀功」(或許黃總長並未抱著邀功心態),一位綜攬全國司察犯罪之長官,竟棄程序不顧,在我眼中就是不對。
終於檢評會做出決議(姑且不論未來如何發展),指出黃總長建議撤職7點,未合程序監聽,刑偵中案件向不當聽取人士報告等2點,一直是我看不慣本次政爭,層峰之所為(民主很爛,又像玻璃兒,維護不易啊)。
現在檢評既已做出決議,國民黨的王院長及民進黨的柯總召當要為所謂的「關說」此不名譽事件,向國人交待了吧,尤其柯總召「關說」之嫌,民進黨自認坦盪且清廉且…,此等不名譽事件,民進黨別再以訴訟未定讞不宜論述而對柯總召不作為,因為就算監聽不對,但「關說」不名譽嫌疑猶在,如本次未發生不合程序監聽事件,檢察官仍會依程序聲請監聽辦理關說案件(或許我對檢官期待太高吧)。民進黨應早早處理柯總召吶!民主很爛,又像玻璃兒,維護不易啊!
但我也相信民黨不太會處理柯總召,因為在民意數據呈現裡,民眾雖對國黨(應該是總統及內閣)很不滿意,但也沒對民黨有什麼期待啊!!民黨啊,把自己做爛。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就算我會被大陸統一的無奈前題下,我仍希望馬英九總統下臺,不要再危害我們小民,讓我被統一前還有一小段清靜的日子可過

在成長環境的政治氛圍下,一直以來對政治都保持沈默,總是消極的想:大不了就一起沈船,我不會比任何人慘裡去。
然最近台灣政場零亂,新聞標題下著王金平院長「關說」,這是真是假?就算馬總統一副天下無大事,緊急在星期日開記者會,高舉清廉大纛說「如果這不是關說,那什麼才是關說?」進而說這天是台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我仍舊不相信馬總統口裡所說的內容,因為他並未澄清是「合法監聽」,非法取證,就不應遽下判決(馬總統對王院長的判決)。我在此也嚴正說我厭惡馬總統,我希望他下台,因為他曾明正宣告絕不濫權行使監聽,全民最高民議機關(雖然很爛)的最高民意者(首長)被監聽,這才是我覺得恥辱的事,請馬總統拿出王院長被簽准監聽的書面出來,身為一位公民,我有立場知道,王院長是誰簽准監聽,請不要拿辦A案,不幸聽到其他,所以衍生B案,王院長就是B案中槍者的這種無限擴大說詞。
今天以這麼嚴正口氣在FB發言,因為我再不堅守一些原則,而妥協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強辭奪理的內容,或者再不關心一些重大議題,那麼下一個不幸就會輪到我這種平凡小民的身上。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聽說2013年8月4日,我的夢

這裡是我一個人的孤島,
來時,輕輕
去時,悄悄
我佇立在此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不知在何方,
他來,悄悄
他去,輕輕
我想我們都做著相同的夢,
海浪輕拍著孤島,
沒有一個浪花會是相同的。

~卞之琳先生【斷章】的聯想~

聽說2013年8月4日,無題

文字書寫,我只是一個以字養字的牧人,
墨水散逸的方寸之間,
冀以潑墨的韻,顏彩的律,
呈現那一縷輕嘆的魂。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聽說2013年7月27日,看書

許久許久沒看書了,不稱「閱讀」,只說「看書」,這是挺狡滑的用字。
隨著四季遞變,希望自己能有固定翻閱的書,春天DC皮阿提的四季隨筆(陳蒼多譯,新雨出版),拉開一年序幕,夏天就查查董橋、張讓、韓少功等人是否有新書,或者其他散文或隨筆,秋天毛宗崗評註的三國演義,冬天就看些較沈的書,最近試著看柏拉圖。
如此一年一年的過,書是看的越來越少,想想,自我設限真的不好。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聽說2013年6月25日,散散日子過

好久不鍵鍵字,年頭依然不好過,人憊賴極了。
前幾天與社大同學至南投玩了二天,友在旁,總覺安心,人畢竟是群居動物呵!
生命依舊遊盪,飄無所依,已至中年,猶仍風月,想來不可取。
然仍愛讀詩,近日搭捷運,車上遇見「旅居」一詩,作者趙韡文,第15屆台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得主,從網路找來詩逕於貼上,聽說年紀輕輕,詩意也輕輕,原來我們身後,不遠處仍有曼妙風景,似乎眼前的路,雖辛苦,但還能撐走下去。

最好的時光,是以整個清晨
思考,如何喚醒一株盆栽
你在窗前,或者
不在。沒有蟲鳴
沒有一隻行經的貓受到驚嚇

 最好的陌生人,總在轉角
遇見,隨機發生的對白
如果有燭火,一頓晚餐在這裡
發生,並輕巧忽略彼此
曾在同樣的通風口
吹涼同一杯咖啡

 那麼,最好的居住地
必定是城市經歷一場夜雨
發亮的邊陲,公寓巨大的
呼吸系統,過濾著你
的氣味語調口吻,在每個樓層
飄蕩成各自的鄉音

 而雨該怎麼降下來
以何種姿態,在你葉脈般糾結
的掌心,形成河流
乘載那些易於遺失的
車票證件鑰匙圈  穿越
心中空曠的候車亭

 日光不來 你將盆栽輕柔
抱起。梳理,傾聽它的乾渴
土壤般細微的心事,無聲
走過大樓明亮的辦公室
無人知曉的末班車,並以整個夜晚
思考如何種植,在城市
被時間燃燒的花園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聽說2013年4月20日,學習用水中…


我的主管看到不錯文章,都大方的分享,網路就是這群熱情的人所建構出取之不竭的資源寶地,但下面這篇文章,老實說,寫來令我無感,一個重要議題可以寫成老生常談的內容──我能對這個國家未來有多少期盼呢?
這樣的直指,很對不起這位教授,當然也得承認一點,就是沒有落實與實踐,所以才會老生常談。可是,我想提問的是,我與你(妳)在這場水資源的議題上做了哪些事?
這次在102年主管會報,有項組織變革專題演講,長榮大學徐強教授說得好,現在許多的改革議題,說穿了就只是假改革、假誠懇、假溝通…,水資源議題不也是如此。令我回想過往改革,在改革前及改革當下,所有數據一片美好,等到真正執行政策,卻不怎麼好,我們都會說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環境與社會變動太大…諸如此類的理由。
所以我對改革呈現冷感。
回頭論這項重要議題,這應屬國土規劃重要內容,倒不應為國安事項,它的確很重要,也很急迫了,可真要屬國安嗎?
其實要論高瞻遠矚些,國土規劃已迫不及待了,而台灣的國土規劃好像只聞樓梯響,未見樓上人;如果要論枝微末節,教育人民用水不如請水公司的管線少漏些水,這些漏水啊!就如核四安不安全,那些數據永遠是謎。
所以,對於這些內容的文章,看看而已,且只是配合看看而已,只為不辜負傳播文章的那些有志者。


您好,這是 Alva 轉寄給您的文章,如果您要看更多的內容請到中時電子報來,
祝您閱讀愉快!


影像被寄件者移除。 中時電子報

文章題目:
文章連結:
文章菁華:

     今年春雨不足,以致一些地區開始出現缺水現象。水資源非常重要,人不能一天沒有水,但當雨水充足之時,很少人會去思考缺水的痛苦。或者,通常要等到缺水、限水、停水之時,民眾才會有感,才會感覺到水資源的重要。特別是,台灣雨量豐沛,卻是世界缺水排名在前的國家;理由在於台灣河水短小湍急,根本無法儲水。加以水庫興建可能造成生態破壞,先進國家多已放棄水庫興建的策略。因此,如何讓民眾對水資源有感,就變成非常重要的公共議題。
     那麼怎麼做,可以讓民眾對水資源有感,進一步對水資源運用更有效率,或知道要隨時省水節水?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五點進行思考。
     第一,發展智慧「水表」:由於科學日新月益,目前已有「智慧電表」的發明,雖未廣泛應用,但智慧電表可以讓民眾對於家庭用電資訊瞭若指掌。因為可以立即知道目前家庭用電量,以利關閉或節省不必要的電源。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可以隨時知道家庭用水量的訊息,對於民眾可以有隨時提醒的效果;甚至如果哪裏漏水,也可以從智慧水表獲得訊息。
     第二,修改建築法規:目前綠建築的發展趨勢是,新蓋的建築物,應有儲(省)水、減熱、通風等多重環保功能。例如台灣多雨但難以儲水,若各建築物能透過有限的空間,進行雨水儲存,甚至進一步淨化,對於水資源運作,絕對很有幫助。重點在於,如何建構政策誘因,讓建商、建築師、民眾等,願意接受建築儲水規定,對水資源運作絕對有正面助益。
     第三,建構浮動水價:通常雨水充足時,政府與民眾都不會苦惱水資源不足;一旦缺乏,政府與民眾就都開始緊張如何進行水資源分配。但台灣水價長期偏低,民眾對節水其實相當「無感」。而自來水公司原本也希望調高水價,卻遭「民意」反對。但水價無法調高,其實「用水大戶」受惠最多,升斗小民其實反而受害,因為用水大戶反而補貼更多。因此,建構浮動水價讓民眾有感,特別在缺水時,可以讓「民眾有感」。
     第四,公布用水大戶:如前述,用水大戶消耗的「水資源」最多,應該受到更多的規範。但因社會大眾的資訊不足,不知道哪些用水大戶用水情形如何,所以也就難以形成壓力或規範。問題又在於,這些用水大戶通常背後是龐大的利益團體,很容易可以對政府(政治)形成壓力。因此,以目前台灣的制度環境,水資源不足有時對用水大戶造成的影響有限。
     第五,推動水資源教育:很多水資源的問題,由於民眾不是非常注意,原因之一是水資源教育嚴重不足。而教育又是最源頭的問題,因為民眾不知道水資源的問題與嚴重性,就無法配合節水或珍惜水資源。至於教育的內涵應包括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等,特別是,我國的環境教育已經入法,如何讓水資源的議題融入環境教育,是未來政府(含教育單位)與民間重要的任務。
     水資源是大家(政府與社會)必須共同關注的公共議題,一旦嚴重缺水,可能漸漸演變成個人、家庭、商業、工業、農業、社會、政治等問題。甚至,若長期缺乏,可能成為「國安議題」。因此,如果我們(政府)不「未雨綢繆」,推動「有感」的水資源政策,就可能隨時要面對或解決「缺水危機」。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